
文/一哲 口述/王文武
我叫王文武,今年62岁,两年前,从县委办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,给了个正科待遇,目前每月有6300多块钱的退休金。
老婆是县医院的会计,因身体不好,早我两年退休。
我俩退休后,本计划在县城养老,但85岁的老母亲一直卧病在床,想在老家村里养老。
于是退休后,我和老婆就回到老家。
我老家在山西晋南的一个小山村,能进体制端上铁饭碗,跟我父亲有很大的关系。
父亲是民办教师,写的一手好毛笔字,逢年过节或谁家有红白事,都是我父亲来写的。
因此我父亲在村里人缘很好。
平常村里谁家有纠纷,也是我父亲出面调和。
正是这极高的威信,村民把老爷子推选为副村长。
有一年,村里有一家三个儿子,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,打了一架。
父亲跑前跑后进行调解,最后圆满解决了三家的矛盾。
他常鼓励我要用功读书,也多次说我有当官的前途。
从那时起,我就对仕途有了一定的印象。
为了让我学习更有动力,在初一的那年暑假,父亲带我去市里他一个同学家拜访。
父亲老同学是市里当官的,在城郊有自己的两层小院,家里有一个单独的大书房,里边儿有两个大书架,都是满满的书。
在父亲老同学家拜访之后,走仕途的种子就在我心里深深种下了。
按照父亲设计的这条路,有他老同学的关照,我大学毕业后进了县委当了一名干部。
我从领导通讯员做起,由于有文字功底,经常帮助领导做些文字工作,干了几年,领导觉得我在文字岗位上更能发挥长处,就让我加入材料团队,开始写材料了。
由于工作勤勉,过了几年就干上了县委办副主任。
在小县城里干个副科可算不简单,基本上没有办不了的事。
于是来找我的亲戚就越来越多。
今天让我说个孩子上学的事情,明天让我给亲戚找个工作等等,这样那样的事,缠的我整天头皮发麻。
我不帮吧,亲戚们会说我现在有出息了就忘了本,帮吧有些事情是违背原则的,我也没有办法。
后来,父亲就逐人跟这些亲戚谈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讲明利害关系。
通过父亲做工作,来找我办事的亲戚逐渐少了。
可我常年在县里工作,很少回村里,但该走的礼数我一定会走到。
只要亲戚的事情不突破原则,我都会尽量去给办。
如果有红白喜事儿,我也会积极参加,我去不了,也会打发老婆去,把事情办好。
因为在外工作,我和老婆都是双职工,嗯,有些老家有亲戚问我要借钱,我一般很少拒绝,都会借给他们。
父亲说我这么做就对了,只要与老家人搞好关系,今后,家里若有事,村里也有人帮忙。
再说父母,年龄大了,身体毛病多,经常住院。
我和妻子工作都忙,所以,每次都是妹妹、妹夫在医院陪床,我心里有愧,就多出点钱,承担父母生病的花销。
还好,我有个好妹妹,也理解我,从不挑理。
父亲去世后,母亲腿部有疾,行动不便,一直住在妹妹家。
我只有不忙的时候,或放假去看看母亲。
妹妹家条件不好,我就每月给她3000元生活补贴,这样才能心安些。
我退休后,跟妻子商量,母亲这么多年一直是妹妹照顾,就想把母亲接到我家尽尽孝心。
妻子非常理解我,也知道这么多年亏欠妹妹,就同意了。
于是,我把母亲接到我家,每天给母亲喂饭擦洗后,只要天气好,就推母亲区小区的广场晒太阳。
母亲这一住就是两年。
去年春节,母亲突然对我说,想我爸了,她想回农村老家养老。
我和老婆都劝她住县城就挺好的,离医院近,购物也方便。
但母亲却不想住县城,有时晚上还会偷偷哭泣。
我心疼母亲,就带母亲回老家了。
我花了6万元,把房子重新粉刷了一遍,院里也修了下水道,抹了水泥。
卫生间按了马桶和浴盆,方便目前生活。
有时想想,住在农村也挺好的,除了买东西就医不方便,其他都挺好。
天蓝水清空气好,绿树多、熟人多。
我回老家后,与村里人相处很好,当时修院子买了一些新工具,有时大家会问我借,我都会借给他们。
可能是我在县里工作久,在大家眼里是见过世面的人,很多人喜欢跟我聊天,经常来我家谝闲,一坐就是多半天。
半年前,前院的邻居王叔得了肝癌晚期,王叔的儿子在县城开酒店,还买了两套单元楼,日子过得很宽裕。
但却经常在我面前哭穷,说疫情生意不好做,压力大,没钱给王叔继续看病。
他在我面前多次作念触动了我,没有跟王叔的儿子商量,我计划发起一个捐款活动,为王叔看病。
于是,我在村里的微信群发布了一则号召大家捐款的消息。
大意是:王叔是我们村一员,一方有难八方援,当前王叔有难,大家可以献爱心出一份力,帮助他度过难关。
我作为捐款发起人,率先捐了1000元。
在我的号召下,大家你50,他100,共捐了5783元。
当我把这些钱递给王叔儿子手上时,没想到却落下了埋怨。
他非常生气,质问我为什么不经过他同意就发起捐款?
我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,很生气:你不是经常在我面前哭穷吗?没钱给你爸看病,现在我费心心思帮助你筹钱,你不领情,我还有错了?
说完,我把钱往他手里一塞,扭头走了。
开始我还以为只有王叔的儿子对我有意见,但不久,我发现全村人都对我有意见了。
一天,天气很好,我推母亲去村里小广场晒太阳,和村里人打招呼,平时大家都很热情,但那天,我发现大家对我爱理不理。
特别是王叔的儿子,从我面前走过都没正眼看我一下。
村里人的这种反常,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
那周周末,儿子来村里看他奶奶。饭后,我和他聊起这事。
他说:老爸,亏你还在官场混了半辈子,这么点事你都想不通。
儿子说:王叔的儿子哭穷并非真穷。只是他父亲的病已无力回天,再看下去就是无底洞,花那钱毫无意义。
所以,王叔的儿子哭穷,只是为不给他爸继续看病找个借口罢了。
可是你在群里号召大家捐款,现在全村人都知道这件事,如果王叔儿子不出钱看病,村里人的唾沫都能把他淹死。
儿子说到这里,我恍然大悟。
王叔儿子家里条件很好,我号召大家捐钱,村里条件不如王叔儿子的人心里肯定不舒服。
谁家没老人,谁家老人不生病,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王叔病了,大家捐钱,可其他人病了,并没有人捐钱,大家心里就很难平衡。
儿子接着说:你虽然好心,但考虑不周。
以前村里人病了,你只是拿两样礼品去看望一下,而王叔病了,你却出1000元,有了对比,就有了伤害。
村里人对你有意见是正常的。
我静下心来细想,儿子说的确实在理,是我做错了!
难怪以前总有人来我家串门,事情发生后,就没有人来找我谝闲了。
妻子买东西回来,村里人看见她提着大包小包的,就说起风凉话:还是你们城里人好啊!有退休金,不愁吃喝,随便捐款!
不像我们日子过得那个难啊!想拿出50元,都要想半天!
我俩听了这话,心里很难受,可解释也没用啊!只是越描越黑,说不清楚!
我和老婆商量后,从村微信群退出来,决定回县城养老。
虽然县城没有蓝天大院子,甜水好空气,但是心比较静。
没有这么多家长里短的烦心事,只要今后身体健康,开开心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!
大家说,我的想法对吗?
